喘不過氣別緊張 胸腔復健讓肺疾患者學會有效呼吸

68歲的阿勇伯年輕時就菸不離手,每天2包菸可算是家常便飯。自從40幾歲開始,他發現自己只要快走或是爬樓梯就喘到不行,而且常覺得痰很多,吐氣也吐不乾淨,總覺得一股鬱氣漲積在胸口,很不舒服。

阿勇伯掛號胸腔科醫師求診,才知道自己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雖然靠吸入性及口服藥物可以略微緩解症狀,但仍常因肺炎反覆住院。

某一次住院,醫師幫他會診了復健科,復健科醫師及治療師為他設計並進行了完整的胸腔復健計畫。出院後,阿勇伯照著他在住院期間學到的胸腔復健技巧,在家乖乖地每天做,明顯感覺日常生活喘的機會減低了,痰也比較容易咳出,同時,每年因肺炎而住院的次數也大幅減少了。

胸腔復健 有效減輕慢性阻塞性肺疾症狀

肺臟疾患主要可分為阻塞性和限制性肺疾兩大類。其中,阻塞性肺疾是由於氣體進入肺部通道的障礙,而導致肺泡氧合功能的受損,舉例而言,因長期抽菸所導致的慢性支氣管炎,或是因過敏而導致的氣喘,都屬於阻塞性肺疾。

相對來說,限制性肺疾則是由於肺臟外組織彈性受損或是吸氣肌力的減弱,從而導致肺泡換氣功能的障礙,舉例而言,肺纖維化病變或是長期脊椎側彎導致的肺活量下降,都屬於限制性肺疾。不論是阻塞性或是限制性的肺疾,均可能導致生活品質的大幅下降,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的障礙。

胸腔復健的目的,即在於針對肺臟疾患所導致的症狀及生活品質的減損,利用呼吸的技巧、肌力的訓練以及痰液排除的手法,改善病患對於這些造成不適症狀的處置方法,從而提升生活品質,並改善因為肺臟疾患所導致的日常生活功能障礙。

胸腔復健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面向。首先第一大面向,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肌力訓練以及促進有效的呼吸。內容包括3種訓練:

一、噘唇式呼吸技巧(圖1),這種呼吸技巧可增加微小呼吸道在吐氣終末的正壓,從而維持小支氣管的開啟,讓氣體可以順利從肺泡吐出。

二、腹式呼吸的訓練(圖2),在呼吸時感受吸氣時腹部需鼓出,而吐氣時腹部需凹陷。適當使用腹式呼吸會比一般胸式呼吸來得有效率。另外,對於阻塞性肺疾而言,使用腹肌收縮的力量來排除阻塞在肺部的空氣,也會比單純仰賴胸廓回彈的方式來得有效。

(圖2:腹式呼吸,可一隻手放在胸部、一隻手放在腹部,在呼吸時感受胸部不動,而吸氣時腹部鼓出,吐氣時腹部凹陷。)

三、呼吸肌的肌力訓練,一般會先測量最大吸氣壓,之後以最大吸氣壓的30%開始訓練,每日進行20~30分鐘,每週訓練5次。訓練強度可隨吸氣能力的進步逐漸增加,直到最大吸氣壓的60%為止。另外,針對腹肌的吐氣肌訓練,對於阻塞性肺疾的咳嗽效率也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大面向是針對痰液排除的處置。除了家人及照顧者適當拍痰(圖3)及震動胸廓的技巧,也可以搭配姿勢性引流來增進痰液排除的效率。此外,在咳嗽時應控制好氣流,從呼吸道深層咳出痰液,並可同時發出「哈」的聲音,在咳嗽的過程中可維持呼吸道的開啟以便痰液排除。

(圖3:拍痰以促進痰液鬆動。)

第三大面向則是維持胸廓的活動度以及避免肺葉塌陷。首先,針對在X光片上明顯可見肺部塌陷者,照顧者可使用徒手施加些微壓力於塌陷的肺葉,同時要求患者深呼吸並抵抗手部給予的壓力,從而使氣體進入塌陷的肺葉(圖4)。另外,亦可搭配手臂外展時深吸氣,以及手臂內收時深吐氣以減少肺葉的塌陷。對於臥床而肌力不佳的阻塞性肺疾患者,照顧者被動式給予病患胸廓鬆動術以及適當的擺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圖4:照顧者徒手施加壓力於塌陷的肺葉,同時要求患者深呼吸並抵抗手部給予的壓力,從而使氣體進入塌陷的肺葉。)

除了以上三大面向以外,平時放鬆的技巧,以及急性喘發作時以身體前傾手扶固定物來減少恐慌及喘的不適(圖5),也是十分重要的。

(圖5:急性喘發作時,以身體前傾手臂扶住固定物,來減少呼吸耗能,恐慌的感覺以及喘的不適。)

合宜運動減緩喘及不適 顧肺又強身

對於由於慢性肺部疾患常見的慢性失能,合適的有氧心肺功能訓練亦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主要應包括全身大肌群韻律性收縮的週期運動,如健走、騎健身車或游泳,強度大約放在稍微有點吃力,自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的程度即可,由短期間歇性運動開始慢慢加長,目標放在每天均能進行30分鐘為止。

若以前沒有運動習慣,在開始運動的前幾次訓練,可穿戴血氧監測儀,若發現血氧飽和度常常會掉到88%以下的話,可考慮在運動時同時使用鼻掛式氧氣,以增進運動的耐受度。對於肺疾病患來說,運動時心跳的監控不是重點,相對來說,減少因過度運動所導致的不適以及對於運動的恐懼才是更重要的。

經由過去的研究已經證實,完整的胸腔復健計畫可以減少肺疾病患在日常生活中的喘及不適,增加活動的能力,改善病患的情緒,增加病患自覺對於疾病的控制,從而增進病患的生活品質。因此,對於肺部疾病的病患來說,除了適當的藥物控制以外,完整的胸腔復健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值得廣大肺疾患者以及醫療人員加強宣傳與推廣。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資訊
有廣告合作的想法與需求, 歡迎與我們聯繫!

我們的 email 是
support@ainfo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