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大腦是全身消耗能量最大的器官,在休息狀態時可以消耗全身20%—25%的熱量,相當於一天350—450卡路里。那麼,如果我們拚命思考,是不是不必節食做運動也能夠減肥?
這種想法並非異想天開。1984年,世界國際象棋錦標賽突然取消,原因是前蘇聯精英選手Anatoly Karpov快速消瘦,在五個月幾十場比賽中,他瘦了10公斤,比賽組織者出於安全考慮取消比賽。儘管從這之後,並沒有哪個像棋選手經歷過如此大幅度的消瘦,但有數據顯示,這些精英選手坐在位子上一動不動,一天可以消耗6000卡路里的熱量。那麼,這種減肥方法是否適合於大眾呢?
美國杜克大學進化人類學副教授Doug Boyer說,人類大腦只佔全身重量的2%,但消耗巨大,每天可消耗25%的熱量,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兒童的大腦甚至更加飢餓,五六歲的孩子大腦可以消耗一天60%以上的熱量。這一特徵並不侷限於人類,小樹鼩和小侏儒狨猴等小型哺乳動物大腦消耗比例與人類相似。
大腦需要時時刻刻通過神經元突觸細胞完成信號傳遞,完成身體各個功能,觸發突觸需要大量離子穿過細胞膜,這個過程熱量消耗很大。同時,大腦不會真正地“休息”。當我們睡覺的時候,它仍消耗熱量保持細胞間信號傳遞,維持身體功能。此外,大腦的細胞群將營養導向神經元,這些細胞也需要葡萄糖生存繼續工作。
構建大腦結構也需要消耗巨大的熱量,因此,在人類五六歲的時候,大腦發育消耗的熱量幾乎是成年大腦的三倍。
那麼,既然大腦是熱量消耗的主要器官,用得越多是不是消耗的熱量越大呢?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Claude Messier稱,理論上認知困難的任務消耗的能量更高,但什麼是“困難”卻因人而異,大體上可描述為“大腦無法使用以前學過的程序解決問題,或是這種任務會不斷改變條件”——比如學習演奏樂器,在激烈的棋類比賽中思考創新路數,等等。
當我們訓練學習新的東西時,大腦會適應性增加能量的消耗轉移;隨著時間變化,我們對一項特定任務會越來越熟練,那麼大腦完成這項工作就不會那麼累,消耗的能量也在逐漸下降。
那麼,學習執行一項新任務,大量吃甜食能否起到正向作用?Messier解釋,糖濃度增高引起的“糖高峰”也許可以刺激情緒,但是深思熟慮並不能消耗掉這些多餘的熱量。大腦無時不刻在處理多種生理任務消耗能量,而這些事情卻處於“幕後”,與有意識的活動(比如學習)無關,更努力思考所增加的能量實際上相對較小。
換句話說,學習新任務或者接手困難的事情並不是大腦最耗費熱量的部分。大腦能夠將血液和熱量分流到活躍的特定區域,但大腦總熱量利用率恆定;執行困難認知任務可以讓大腦局部消耗熱量顯著增加,但對大腦整體能量消耗影響不大。
既然如此,為什麼Karpov會過度消瘦呢?Messier說,這可以歸結於精神壓力和食物攝入量的下降,而不是過度用腦。
優秀的棋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會使人心率加快、呼吸加快、出汗,這些都會增加熱量消耗;國際大賽有時要求棋手一次坐8個小時,打亂他們正常的飲食模式。除了棋手,舞台演員、音樂演奏者經常處於高壓力和飲食不規律條件中,他們也會經歷同樣的困擾。長時間保持精力充沛消耗能量很高,同時還不能正常吃飯,如果你在這種條件下很可能會減肥。——或許比積極運動還要更難堅持,你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