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慢跑一次,預防大病
跑步真的能否延長壽命,其實一直是醫學界的爭議話題。最近,澳大利亞的一群科學家們拿出了超過23萬人的研究數據,站在了“能夠延長壽命”的一方。
這個研究團隊來自來自墨爾本維多利亞大學,他們跟蹤隨訪的時間從5年半到35年不等,涉及的研究對象則達到了驚人的233149人,其中參考的研究項目多達14項。
由於這二十多萬人運動狀況不同,整個研究期間,一共有25951名研究對象因為各種原因去世。
不過,所有的參與者為這項關於“跑步與健康關聯性”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樣本。在這些科學家們對所有研究對象的壽命、病情、運動情況等數據進行量化分析後,他們發現——無論男女,只要他們堅持一定程度的跑步,都能降低27%的過早死亡風險。
那麼問題來了,要跑到什麼程度才能降低死亡風險呢?
根據研究結果,即便每個星期哪怕僅跑步一次,且每次時間不到50分鐘,這種鍛鍊效果都與更好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
不僅如此,從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數據來看,堅持長期跑步,與降低30%的心臟病風險和23%的癌症風險也有明顯相關性。
有意思的是,在這項研究公佈之前,英國的皇家全科醫師學院(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ce)很早就發起了“從葛優癱到5公里跑”的項目(Couch to 5K),倡導大眾跑步:
利用運動和醫療科學,在APP中設計針對初學者的跑步計畫,幫助入門跑者完成自己的日常5公里跑。
歐美最新研究來了:每週慢跑一次,真的能預防大病
提高記憶力,預防老年痴呆
跑步的益處其實遠遠超乎很多人的想像。
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很早就發現偏頭痛最大的剋星就是跑步,因為跑步可以有效地調節神經系統。
按照研究,如果一個偏頭痛患者每週進行3次時長在40分鐘左右的運動,特別是跑步,那麼三個月之後他的症狀就會明顯減輕。
除了能夠預防生理疾病的可能性之外,跑步在精神和心理層面也給跑者許多驚喜。
2018年6月,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的運動和記憶實驗室的負責人保羅·洛普利博士就和他的同事通過跟蹤實驗證明,跑步可以幫助人們提升短暫記憶力和長期記憶力,而且只需要跑15分鐘就夠了。其研究報告發表在世界第五大學術期刊《SAGE Jornals》上。
實驗中,24名18歲到35歲的參與者分別在靜坐、跑步前、跑步中、跑步後進行生詞的記憶。結果顯示,在完成了15分鐘中等強度的跑步之後,他們的記憶結果是最好的。
“跑步可以有效促進注意力的集中,使血液流向大腦”,哈佛醫學院曾經通過微觀實驗也發現,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肌肉會釋放一種叫作cathepsin B的蛋白分子,可以促進海馬體分泌更多的神經營養因子,從而提高記憶能力,預防老年痴呆。
如何跑步,才有益自身健康?
既然跑步如此有利於身心健康,那合適自身的運動量該如何把握?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給了人們這些建議:
首先,成年人一定要打破自己長時間久坐的習慣,堅持有空就運動。
其次,每週進行足夠的有氧運動。這其中,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每週堅持75分鐘或以上,包括跑步、球類運動等。如果身體狀況不允許,可以換成更加溫和的有氧運動,但時間延長到150分鐘或以上,包括快走、騎車等。
最後,對於還沒有形成長期跑步習慣的跑者來說,每週的跑步時長要拆分成多次完成,不應該追求一次跑到極限。
根據自身的情況,週一到週五每天跑30分鐘,比一次跑150分鐘再歇四天,對健康更好。
此外,跑步是有氧運動,需要搭配適當的力量訓練,才能讓身體維持在更加理想的狀態。因此,最好每週保持兩次以上的力量訓練,特別是核心肌群,而不應該只針對某一塊肌肉長期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