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鐵匠吳增東(Wu Tseng-dong)用當代的方法將劍拍打成犁,曾經用家中的砲彈在他的家中開槍,從而打造出一種職業化的廚刀。

他在距中國大陸只有兩英里的金門島上的工作坊在當地被稱為“吳大師”,生動地提醒了戰爭不斷在台灣上空蔓延的威脅。 

像許多居住在金門的老一輩一樣,吳在轟炸下長大。

吳出生於1958年最嚴重的轟炸發生前不久,當時在44天的時間內向金門和附近的其他小島發射了近50萬枚砲彈,造成618人死亡和2,600多人受傷。

到1970年代末期,砲彈仍在下落,儘管那時裝滿了宣傳單,而不是炸藥。

Wu擁有童年的生動回憶,他晚上與家人一起躲在防空洞中,白天則清理金屬碎片作為報廢。

“我記得我們晚上的恐懼,”他告訴法新社。“脫殼在電影中變得越激烈,看起來就越令人興奮,但實際上這非常危險。”

“我們試圖採摘盡可能多的貝殼,甚至攀爬樹木以獲取它們,以換取很少的獎勵。即使我們害怕空襲,這對我們的童年還是很有趣的。”他補充說。

吳是第三代鐵匠,學會瞭如何在小時候鑄造金屬。 

吳跟隨他的父親。父親在金門的一些台灣士兵開始要求定制訂單時,首先開始將貝殼變成刀。

人們不想要戰爭

吳氏的大多數刀子都是用宣傳殼製成的,由於它們不會因撞擊而爆炸,因此可以更好地保存。他估計,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他已經擊退了約40萬把這種刀。

這些舊貝殼在吳的工作室裡堆得很高,這已成為遊客的吸引力。當Wu有條不紊地將發光的大塊金屬雕刻成切肉刀時,遊客興奮地拍攝照片。

近年來,至少在冠狀病毒大流行關閉之前,金門已經成為中國大陸游客的熱門目的地。 

在台灣當時對北京友好的政府的推動下,兩國之間的聯繫逐漸升溫,直接運輸聯繫於2008年啟動。

但是,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此後跌至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資訊
有廣告合作的想法與需求, 歡迎與我們聯繫!

我們的 email 是
support@ainfomedia.com



作者: 香港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