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得以保存,但對香港文物保護的真正考驗仍繼續存在

香港最大的開發商之一宣布,經過為期五年的社區領導的運動,致力於保留建築物,將恢復而不是拆除這座擁有68年曆史的國家劇院。 

北角的電影院於1952年以帝國劇院的形式開業,比中部市政廳要早10年,並於1959年更名為國家劇院。在俄羅斯猶太人哈里·奧德爾的領導下,這座建築既是電影院又是音樂廳,帶來了本傑明·布里頓(Benjamin Britten)和艾薩克·斯特恩(Isaac Stern)等海外頂尖表演者到本地觀眾。鄧麗君征服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的心,在那裡見到了她的粉絲。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鄭志剛將劇院描述為“香港最後的文化偶像之一。” 他承諾將這座標誌性建築恢復其原有的魅力,將其重新開放為劇院,“並打造為社區服務的文化綠洲”。該計劃引起了專家和社會媒體的一致好評。 

但是現在是真正的考驗。 

由於香港極具破壞性的發展模式,香港在保護和振興其文化景觀方面收效甚微。即使這樣做,建築物的原始目的也已消失。

中環的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灣仔的婚禮卡街,灣仔的渡輪碼頭及山頂的何東花園一共消失。

其他文物建築並沒有做得更好。有著百年曆史的格雷厄姆街市場被減半,著名的永和雜貨店也被砍掉。灣仔的典當行現已成為酒吧的一部分,只有其立面倖存於推土機中。尖沙咀水警總部現在是奢侈品牌的大型購物中心,大部分百年古樹已被拆除。大嶼山大澳警察局是高檔酒店,油麻地停車場大樓將被拆除。 

鑑於香港政府公然蔑視這座城市的歷史景觀,因此沒有健全的保護機制。自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天星碼頭被拆除引起近15年的騷動以來,保護仍然是公民社會的倡導問題,而不是公司和官員應遵循的規則,核心價值或規範。當談到什麼以及如何保護時,討論主要是關於建築遺產及其建築價值。這些建築物所具有的社會,歷史和文化價值始終被政府的技術專家所忽視。

在這方面,我們做得很糟糕,以至於灣仔的藍屋大樓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既保護了建築物又保留了原始用途的項目。振興的唐樓仍是老百姓的住所。該項目於2017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因此,新世界發展公司決定將國家大劇院作為娛樂場所,這是遺產保護的重要一步。  

現在的問題是,未來將如何發展,例如將要提供的程序。

威爾士理論家雷蒙德·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在1958年的開創性著作中提出“文化是平凡的”。未來的國家劇院將演出什麼樣的表演,電影和展覽?它與北角社區或當今的香港總體有什麼關係?在將哈里·奧德爾(Harry Odell)帶來的本地觀眾帶入海外演出方面,它將如何繼續發揮作用?

2020年,香港的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但由於缺乏政府的支持,它一直在掙扎。這種“文化綠洲”會否促進香港的文化並引起國際觀眾的注意? 

國家劇院是私有財產,同時又是文化地標,因為它在促進表演藝術和電影以及社區保護運動方面具有歷史重要性。它是香港人集體情感的一部分,它的未來使用不完全是私人事務。 

但是,如果新世界選擇了刀耕火種的香港傳統發展模式,上述問題甚至都不會提出。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資訊
有廣告合作的想法與需求, 歡迎與我們聯繫!

我們的 email 是
support@ainfo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