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能夠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外人面前也不會顯得扭捏,甚至還會主動幫助他人。但是有的孩子卻顯得唯唯諾諾,回答問題時聲音小,遇到一點小事就躲在大人身後。為什麼有的孩子自信大方,而有的孩子卻顯得自卑而敏感呢?

其實孩子的性格養成與父母的後天教育是分不開的,下面5點建議可以幫助你的孩子走出自卑,樹立自信。

1.幫助孩子養成愛閱讀的習慣

閱讀能讓孩子靜下心來在書本的世界裡徜徉。還能讓孩子開闊視野,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認識到更寬廣的世界。減少孩子的不自信,能夠更加勇敢地面對困難。

2.幫助孩子認可自己

孩子在達不到要求或是做不好事情的時候,很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的情緒。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接受自身的不完美,並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應從讓孩子認可自己開始。

3.拒絕與他人比較

最不提倡的教育方式就是家長常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家長不要總是比較不同的孩子在行為和成績上的優劣,“別人家孩子”取得的成果也許是因為“別人家的家長”付出得更多。父母只需讓孩子和自己進行比較,每天進步一點點就行了。

4.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

面臨選擇時,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儘管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正確,家長還是要耐心聽完孩子的意見,不要總是持否定態度。長期被家長無視和否定的孩子,會漸漸變得否定自我,從而產生自卑的負面情緒。

5.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

孩子們天真可愛,思維還沒有形成定式,總會提出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家長不能因為工作與家務勞累就對孩子不著邊際的問題感到不耐煩。一旦家長流露出反感或是厭惡的情緒孩子就會害怕與你交流。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不愛思考,不愛提問,沉默寡言。

孩子在小的時候自卑、不自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對此不採取積極的措施。教養孩子不只是要保證他們衣食無憂,也不是讓孩子乖巧安靜的待在某處就行。孩子對新鮮事物的看法,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以及情緒波動都需要家長仔細觀察。當產生問題時,家長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去陪伴孩子、幫助孩子。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引導者,每一位家長都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讓我們用耐心和細心去呵護我們的孩子,陪伴他們共同度過難關!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資訊
有廣告合作的想法與需求, 歡迎與我們聯繫!

我們的 email 是
support@ainfomedia.com



作者: 香港資訊網